基于GenoLab M的轉錄組測序揭示地衣芽孢桿菌高產堿性蛋白酶的潛在機制
時間:
2024-02-06
瀏覽次數(shù):


文章梗概


近日,真邁生物與合作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農業(yè)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上發(fā)表了題為“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over-accumulation of alkaline protease in?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基于GenoLab M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完成了堿性蛋白酶的高產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AQ在50 L發(fā)酵罐全過程(8個時間段)的轉錄組測序以解析其高表達堿性蛋白酶機制。在發(fā)酵終點(48 h)時,堿性蛋白酶達到峰值(42,020 U/mL),其他時間點與這個時間點比較,得到各組差異表達基因。隨后取其各組差異表達基因的交集,得到61個基因,對它們的功能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基因的編碼蛋白主要參與了分解代謝過程、肽酶和抑制劑、伴侶和折疊催化等過程。


背景介紹


堿性蛋白酶(AprE)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酶,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洗滌劑工業(yè)、皮革業(yè)、生物轉化反應、廢物處理、生物活性肽合成等領域。在全球范圍內,AprE占據(jù)了50%以上的酶產業(yè)。然而,目前的AprE產量仍然不能滿足工業(yè)需求,導致了大規(guī)模工業(yè)酶短缺。因此,進一步提高AprE產率具有廣闊的工業(yè)應用前景。很多微生物都能合成AprE,而其中芽孢桿菌屬Bacillus具有明顯優(yōu)勢,它們屬于公認安全菌株,其蛋白分泌能力強,易于培養(yǎng),發(fā)酵周期短,工業(yè)發(fā)酵穩(wěn)健性強,基因修飾方便,例如B. licheniformis,可以敲除調控因子sig F,阻止芽孢形成,使得AprE的酶活提升20%,達到29,494 ± 1053 U/mL。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一株高產AprE的菌株,B. licheniformis?AQ,本次采集了50 L大罐發(fā)酵的8個重要時間點樣本測定了AprE的酶活等理化指標,并提取RNA完成轉錄組測序。


*以下為該研究成果解讀


結果概要


01?AprE發(fā)酵過程中的基因表達模式

該研究的8份樣本轉錄組測序,一共得到242 M高質量reads,檢測到3821個基因在發(fā)酵過程中表達,占菌株總基因的91.74%。顯然,發(fā)酵終點(48 h)時高表達基因最多(a)。由于AprE酶活在發(fā)酵終點(48 h)時最高,因此,以48 h作為對照,進行差異表達基因(DEG)分析,24 h時DEG數(shù)目最多,其次是32 h(b)。七個比較組的DEG的交集一共涉及61個基因(c)。通過功能富集分析發(fā)現(xiàn)這61個基因主要參與生物過程,尤其是氨基酸、α -氨基酸、有機酸、有機氮化合物等眾多分解代謝過程(d)。而肽酶和抑制劑、伴侶蛋白和折疊催化(KEGG)和胞外區(qū)域(GO_Cellular component)等功能富集最為顯著。DEG中最多的功能是肽酶和抑制劑。高效的蛋白分泌和折疊是芽孢桿菌重組蛋白生產的關鍵。這些過程由轉運系統(tǒng)的組分以及細胞內和胞質外的伴侶蛋白輔助完成。這部分富集分析結果也證實了在AprE發(fā)酵過程中分泌和折疊活性非?;钴S。


基于GenoLab M的轉錄組測序揭示地衣芽孢桿菌高產堿性蛋白酶的潛在機制


02?AprE發(fā)酵過程中的潛在調控網絡

研究人員查閱文獻,并結合轉錄組測序結果,一共挑選了30個蛋白,它們可能與AprE合成相關,通過與STRING數(shù)據(jù)庫進行分析,繪制PPI(蛋白相互作用)網絡,最終得到了22個蛋白的網絡信息。Spo0A位于中心,擁有節(jié)點數(shù)最多(11個),其次是CodY (9個)、sigH (9個)和ArbB (8個)。而這些蛋白的編碼基因表達量熱圖顯示,AprE基因的表達量在24 h達到峰值,隨后下降,在32 h達到第二高峰,隨后下降,發(fā)酵結束時略有上升。右下5個sigma因子的表達模式與AprE略有不同。


基于GenoLab M的轉錄組測序揭示地衣芽孢桿菌高產堿性蛋白酶的潛在機制


03?qRT-PCR驗證轉錄組表達量

研究人員挑選了與AprE合成相關的20個關鍵基因進行qRT-PCR驗證,包括芽孢形成的16個調控基因,4個全局調控基因。qRT-PCR數(shù)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基因在32 h時表達水平較高。而轉錄組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基因在24 h時表達水平較高,但未檢測到qRT-PCR數(shù)據(jù)。雖然qRT-PCR與RNA-seq數(shù)據(jù)存在一定差異,但大部分基因的表達趨勢是一致的,證明了轉錄組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


結論

1.?該研究首先考察了B. licheniformis?AQ在工業(yè)發(fā)酵過程中不同時間點堿性蛋白酶的變化。結果表明,發(fā)酵過程中堿性蛋白酶不斷積累,在發(fā)酵48 h時達到最大值;

2.?發(fā)酵全過程的轉錄組測序結果顯示:表達量最高的基因在發(fā)酵結束時(48 h)最多;

3.?構建了潛在的PPI網絡,并利用qRT-PCR技術對AprE發(fā)酵過程中關鍵基因的表達水平進行了驗證。


參考文獻

Ji A, Zheng X, Yang W, et a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over-accumulation of alkaline protease in Bacillus licheniformis[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23: lxad319.

相關推薦
Molecular Cell丨真邁生物SURFSeq 5000助力中山大學王金凱團隊揭示m6A修飾空間調控機制
文章梗概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王金凱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IF 14.5)上發(fā)表了題為“Spatial control of m6A de...
Advanced Science丨真邁SURFSeq 5000平臺助力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fā)高效circRNA純化策略
文章梗概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曹宇虹研究員團隊在Advanced Science(IF 14.3)上發(fā)表了題為“Mitigating Cellular Dysf...
科研論文丨色香同源!真邁生物GenoLab M平臺助力西南林業(yè)大學陳龍清團隊揭示蠟梅花色和花香的共調控機制
文章梗概近日,西南林業(yè)大學陳龍清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CR Q1,I...
Molecular Cell丨真邁SURFSeq 5000助力中山大學王金凱團隊全長單分子m6A檢測技術開發(fā)
文章梗概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王金凱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IF 14.5)上發(fā)表了題為“Single-molecule m6A det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