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論文丨基于GenoLab M的panel測序助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評價
時間:
2024-11-11
瀏覽次數:

科研論文丨基于GenoLab M的panel測序助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評價


文章梗概

近日,真邁生物用戶?OncoAtlas LLC、俄羅斯科學院科爾佐夫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以及莫斯科國立謝東諾夫第一醫(yī)科大學等機構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fā)表了題為“?Evaluation of blood MSI burden dynamics to trac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efficacy through the course of treatment?”的科研成果。該研究?基于GenoLab M平臺對連續(xù)液體活檢樣本進行panel測序?,?監(jiān)測血液中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的動態(tài)變化,以追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在全療程的治療效果。


背景介紹

結直腸癌(CRC)仍然是全球癌癥 死亡譜 中的主要癌種。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ICI) 的免疫療法(IT) 對CRC 治療已成為一種有前途的治療手段 。 然而, ICI 僅在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 MSI )或錯配修復缺陷( dMMR )陽性的 CRC 中顯示出療效。在 IV 期 CRC 中, MSI 的頻率相對較低,僅為 4% ,而 在 I-III 期 中可達 10-20% ,這使得 IT 成為早期 腫瘤 治療 的首選策略。評估 MSI 和 dMMR 的標準方法是 PCR 和免疫組化( IHC ), 但是 在臨床 實踐 中, 這兩種方法在 MSI/dMMR 檢測 中存在一些 局限性 : 樣本質量不 好 可能 導致 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以及兩種 檢測 方法 可能會導致結果的 差異 。 NGS 是一種新興的方法, 能適配更多的分子標記,可以通過分析循環(huán)腫瘤 DNA ( ctDNA )中的突變動態(tài)監(jiān)測腫瘤。 基于 NGS 的液體活檢( LB )分析在評估腫瘤動態(tài)變化和監(jiān)測治療反應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 。


本研究通過監(jiān)測9名已接受 ICI治療的MSI陽性CRC患者的血液中MSI的動態(tài)變化,探索了這些變化與ICI臨床療效之間的關聯(lián)。其中,通過GenoLab M測序儀完成了腫瘤小panel(Solo-test Atlas Pro) 測序,獲知了治療前的FFPE樣本和連續(xù)的液體活檢樣本的MSI信息。


*以下為該研究成果解讀

結果概要

01?突變譜和血液MSI負荷分析?

在本次分析中, 研究人員評估了5例患者的FFPE基線樣本。其中, 4個樣本通過NGS被確定為MSI 陽性(與IHC/PCR的一致性為80% ;與PCR的一致性為 100% )。在9個LB的基線樣本中,7例樣本呈現(xiàn)MSI 陽性。在5個可用的腫瘤 - 血漿配對樣本中, NGS檢測的MSI狀態(tài)在 80% 的樣本中保持一致。


在血液ctDNA監(jiān)測期間, 算上額外檢測到3個突變 ,突變總數 達到21個,其中12個被分類為驅動突變, 9個為乘客突變。 這些突變都是CRC的經典突變, 如BRAF突變(圖 1 )。


科研論文丨基于GenoLab M的panel測序助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評價

圖1 NGS分析結果


02?血液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負荷與臨床反應的關聯(lián)?

對于能在LB樣本中檢測到血液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bMSI)負荷的8例患者而言,bMSI負荷的中位數為1.4%(0.01-40%),而可用的FFPE樣本中MSI負荷的中位數為29.3%(10-40%)。LB基線樣本的bMSI和FFPE樣本中檢測到的MSI負荷呈正相關(Pearson’s R 0.47)。在LB中觀察到的驅動突變的bMSI負荷與最大variant allele frequency (VAF)也呈正相關(Pearson’s R = 0.7)。


9例患者中,2例發(fā)生疾病進展或死亡,他們在檢測時間點(病例3的W2,病例9的W4),可觀察到bMSI和累積VAF的明顯增加。病例1的bMSI和VAFs在W2和W4時期有所增加,在治療的第154天(F1點)急劇下降至零值,這與臨床上觀察到的IHC治療后的部分緩解(PR)一致。盡管病例7沒有觀察到bMSI和驅動突變的VAF減少,但患者經放射學和病理學檢測后,表明ICI治療后完全緩解(CR)。在病例5、6、8中,觀察到bMSI和VAF都減少至零值,這與病理學檢測到的IHC治療后完全緩解(pCR)一致??傮w而言,達到CR、PR或穩(wěn)定病況(SD)的患者,在隨訪時bMSI負擔已基本檢測不到。


科研論文丨基于GenoLab M的panel測序助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評價

圖2 患者連續(xù)血漿樣本中驅動突變的最大VAF和bMSI負荷的動態(tài)變化


為了評估ctDNA監(jiān)測的動態(tài)變化與放射反應的相關性,研究人員進行了列聯(lián)表分析,選擇間隔1-3個月進行的成對計算機斷層掃描(CT)結果進行分析,并將CT結果的變化分為5類:“增加超過20%”、“增加不到20%”、“無變化”、“減少不到20%”、“減少超過20%”。對于每對中的第二個CT結果,選擇了在-3/+4周內最接近的ctDNA進行分析。ctDNA分析的結果,同樣被分為5類:“增加超過50%”、“增加不到50%”、“無變化”、“減少不到50%”、“減少超過50%”。在這里,“無變化”被定義為變化小于20%,或者對于bMSI來說,絕對變化小于0.1。費舍爾精確檢驗顯示CT和ctDNA結果之間不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關聯(lián)(圖3)。


科研論文丨基于GenoLab M的panel測序助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評價

圖3 將腫瘤體積的放射學變化與血液中MSI評分和VAFs的變化相關聯(lián)。如果CT和ctDNA參數的動態(tài)變化一致,則在表格的相應單元格中加一分。使用了以下ctDNA參數:bMSI、所有變異的累積VAF、致癌變異的最大VAF、所有致癌變異的累積VAF。


結論

1.? 本研究描述了bMSI動態(tài)變化與抗PD-1免疫療法反應之間關系的初步數據;

2.? ctDNA分析能夠準確檢測bMSI,這與觀察到的突變的VAF高度一致;

3.? 盡管與VAF分析不同,bMSI動態(tài)變化在所有病例中都與放射學評估結果一致;

4.?研究 結果為 bMSI 作為 MSI 陽性患者 ICI 療效 預測 的 生物標志物的進一步驗證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Veselovsky E, Lebedeva A, Kuznetsova O, et al. Evaluation of blood MSI burden dynamics to trace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efficacy through the course of treatment[J]. Scientific Reports, 2024, 14(1): 23454.

相關推薦
Molecular Cell丨真邁生物SURFSeq 5000助力中山大學王金凱團隊揭示m6A修飾空間調控機制
文章梗概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王金凱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IF 14.5)上發(fā)表了題為“Spatial control of m6A de...
Advanced Science丨真邁SURFSeq 5000平臺助力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fā)高效circRNA純化策略
文章梗概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曹宇虹研究員團隊在Advanced Science(IF 14.3)上發(fā)表了題為“Mitigating Cellular Dysf...
科研論文丨色香同源!真邁生物GenoLab M平臺助力西南林業(yè)大學陳龍清團隊揭示蠟梅花色和花香的共調控機制
文章梗概近日,西南林業(yè)大學陳龍清教授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CR Q1,I...
Molecular Cell丨真邁SURFSeq 5000助力中山大學王金凱團隊全長單分子m6A檢測技術開發(fā)
文章梗概近日,中山大學中山醫(yī)學院王金凱教授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IF 14.5)上發(fā)表了題為“Single-molecule m6A detec...